首页 > 综合

天天热推荐:广东调动需求侧响应助电力保供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3-06-05 08:52:48

5月以来,作为用电及受电大省的广东用电负荷持续走高,电力供应趋紧。


【资料图】

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发布《关于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市场化需求响应提出要求,优化需求响应交易参数设置并建立灵活避峰需求响应,同时将灵活避峰需求响应补偿收益暂按日前邀约的保底价格(1.5元/千瓦时)执行,全额给付至参与响应的电力用户。

业内人士分析,《通知》将柔性激励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更好发挥市场在电力保供中的积极作用。

用电高峰提前到来

《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迎峰度夏在即,今年广东电力供需仍将呈紧平衡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5月22日,南方电网最高负荷今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数据,截至目前,深圳最高负荷已超过1900万千瓦,为今年以来最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

“作为人口净流入地,今年广东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伴随着经济复苏,如果再赶上一个炎热的夏天,多重因素叠加下,今年用电负荷可能会上涨。同时,广东依赖外来电,大概接近1/3,而南网区域内各省电力负荷与往年相比可能都会增加。”先见能源联合创始人沈贤义分析,在经济强劲复苏背景下,今夏广东用电量将出现增长,外送电量支撑作用也可能减弱。

在南方区域,云南、广东分别是南方电网体系中最大的送电方和受电方。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2022年云南送广东电量占广东发受电量总和的16.03%。今年4月,云南发电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较低,可能要在压减本省用电且降低外送电量后才能达到电力供需平衡。与此同时,6-8月为广东平均用电量的季节性高峰,对外送电力需求上升,云南后续外送电量或也将影响到广东电力供需平衡。

在广东,用电负荷也与天气状况高度相关。据电网企业分析,气温每升高1℃,系统负荷就将增加100万至300万千瓦,最高气温在30℃及以上时,温度每升高1℃,系统负荷增加300万至450万千瓦。随着气温走高,广东用电需求上升势头明显,将带动广东乃至整个南方区域用电负荷持续攀升。

“今年以来,广东用电量已累计增长接近3%,进入5月后,电量增速明显加快。总体判断,迎峰度夏期间广东整体呈紧平衡,个别时点大概率会出现供应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启动需求侧响应。”九州能源董事长张传名说。

新增保底及灵活避峰机制

上述《通知》指出,日前邀约发布时间为D-3日(运行日前3天)24:00前,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的用户可进行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D-1日(运行日前1天)11:00,出清时间为D-1日12:00。市场主体完成需求响应注册调整为4个自然日后生效;此外,对D-2日(运行日前2天)24:00前申报且中标的用户,日前邀约出清价格下限为保底价1.5元/千瓦时,而D-2日之后才申报中标的用户,不享受保底价,下限为0.7元/kWh。“保底价与珠三角五市10千伏大工业代理购电用户尖峰时段电度电价基本相当,体现尖峰时段的用电价值,暂按1.5元/千瓦时设置。”

“具体操作时,由交易中心发布响应邀约,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对应时段是否能减少用电,之后申报负荷及报价。中标后,需按约定减少相应的用电负荷,达标则获得收益,不达标则被考核。”张传名解释。

据了解,广东自2021年就启动了市场化需求响应试运行。“当时,广东在5-12月共开展需求响应77天。2022年,在7-8月共开展了9天。与往年相比,今年规则的主要变化在于,一个是设置了保底价,一个是新增了灵活避峰机制。”张传名进一步分析。

作为日前邀约的补充,此次《通知》提出建立灵活避峰需求响应机制,具体条件为:对于在交易系统完成需求响应注册并纳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用户,可在日前邀约结束后,根据电力保供需要组织调用,作为日前邀约申报量未能覆盖电力缺口或日内出现临时缺口的补充措施。“灵活避峰需求响应的执行效果评估计算方式与日前邀约需求响应保持一致,基于基线负荷和实际负荷对比形成。起步阶段,灵活避峰需求响应补偿收益暂按日前邀约的保底价格(1.5元/千瓦时)执行,全额给付至参与响应的电力用户。”

“一般来说,需求响应所能调节的电力负荷能够达到5%,但这次灵活避峰规定要达到20%,甚至有条件的要到30%。依托这一模式,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半市场化方式控制20%-30%的电力负荷,从而尽力避免拉闸限电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沈贤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具有错避峰调节效益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通知》的市场化需求响应及灵活避峰政策以经济激励手段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热情,变强制限电为主动错峰。“《通知》在日前邀约基础上提供补充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需求侧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同时,将以前的义务错避峰转变为有偿错避峰,可以更好发挥市场在能源电力领域保供的作用。”广东电网相关人员向《中国能源报》记者指出。

若把市场化需求响应算作一种特殊电力市场,灵活避峰则是半市场化调节手段。“先前的非市场化需求响应和此次的灵活避峰有些类似,相较灵活避峰1.5元/千瓦时的保底价格,虽然非市场化需求响应定价更高,但直接定价的形式不能真实反映用户对避峰补偿的需求,也不能反映避峰补偿的实际价值,因此根据报价高低来选择限电对象的市场化需求响应政策被引入。”沈贤义说。

针对灵活避峰,沈贤义分析,灵活避峰就是在市场化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之间所构筑的半市场化、半柔性的衔接,其本质也是有序用电,但建立在有经济补偿的基础上。“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有序性,在电力供需平衡时可以直接进行电力交易;在用电高峰时,可以依托需求响应政策通过竞价方式开展有序用电。如果需求响应依然不能解决电力供应紧缺,灵活避峰作为完全市场化和完全非市场化之间的过渡政策,可以减少直接限电带来的不适感。”

但同时,张传名也指出,不论是否参与,只要开启市场化需求响应,其用于补偿的费用是由所有电力市场用户共同承担,这将会增加不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用户的额外电费。谈及如何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他表示,灵活避峰作为日前邀约申报电量未能覆盖电力缺口、或日内出现临时缺口的补充措施,对用户要求必须是已纳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的用户,这或将限制和打消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如果灵活避峰能够在保底价基础上,再保证不低于日前邀约的中标价,将大大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另外,负荷聚合商不参与灵活避峰的收益分成,聚合商推广政策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影响。”张传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